深圳·实践

深圳·实践

副标题

编者按:11月15日,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展区)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区)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为期五天,作为洞察高新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接市场新需求的重要”风向标“,向世界展示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潜力。本届高交会上,南山区以”创新潮起、智汇南山“为主题,聚焦战略前沿核心科技,面向热点领域技术创新,综合展示南山高新技术产业成果。...
12月10日-17日,国家发改委2022年东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正式启动,广安市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专题培训班和寻乌县乡村振兴骨干专题培训班顺利举办。本次培训班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指导,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广安市5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来自寻乌各乡镇党委、城市社区党工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及优秀村支书共50名学员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
编者按:作为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始终牢记建立伊始“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重大使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社会经济发展总基调,向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3年上半年,光明经济实力不断跃升,实现生产总值700.87亿元,同比增长8.5%。这份亮眼成绩不仅映射出光明区实干笃行、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还彰显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蕴含的光明力量。2018至2022年,光明区...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副标题

近日,东亚经济学会第十八届国际会议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专题讲座。林毅夫教授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继续扩大,服务业占比将从现在的60%多逐渐提升至80%,国内循环比重也将从现在的80%多逐渐向90%逼近。”林毅夫教授认为,从2019年到2035年,中国经济仍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可以实现5%—6%的增长,2036年至2050年,预期...
近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日报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举办。在全体大会“高水平开放与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中,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表演讲。以下为发言主要内容。我们的主题是改革与开放,在海南自贸港也涉及到开放。刚才诸位讲了很多关于开放的话题,从不同的视角讲。我选择另外的视角,用发展经济学的理...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黄奇帆针对中国经济现状提出六大建议,引起广泛关注。这些建议不仅利国惠民,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文将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对这六点建议进行深入解读。一、增加老百姓收入,让百姓钱袋子更鼓黄奇帆建议增加老百姓收入,让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具体而言,他提议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老百姓的收入增加12万亿,相当于每人平均增加一万元。这样一来,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将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经济...
特区·动态

特区·动态

副标题

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各项改革举措陆续落地,推出了一批创新举措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被国家法律、司法解释、部门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吸收借鉴的制度性成果。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典型经验交流推广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的突破和带动作用,在2022年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
“我们在高交会现场获得了订单”“我们获得了创投机构推荐的产业链新客户”“我们与创投机构联合举行了路演”高交会展览现场引金融“活水”,润科技创新。在今年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场,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创业投资、金融服务、资源对接、市场拓展等实际行为,解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燃眉之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提供“弹药”。金融资本赋能“黑科技”高交会现场,“科创之翼—交易之窗” 展...
日前,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组织编制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空间规划纲要》,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并在11月15日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西丽湖论坛上重磅发布。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区位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明显、生态禀赋优异,是深圳科教资源最丰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在新时期,加快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对增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当期·精粹

当期·精粹

副标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40余年历史中,有顺利的改革,也有艰难探索,也遇到过质疑和争论。“对深圳的质疑和争论始终伴随着特区的发展,而且越是关键时刻争论越大,讨论越激烈”,这些争论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不断深入的改革发展历程,也...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城市群共同面临的客观现实。近年来,随着全国乃至全球优秀人才积聚大湾区,与子女随迁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加上本区域老年人口基数较大,大湾区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当前,大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建设已经逐步推进,但仍然存在养老服务体制不同、养老资源禀赋差异大、收入待遇水平差距大和跨区域异地养老难度大等养老难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多种途径,而依靠科技创...
大数据支持
在线浏览
2023.10期封面
2023.10期封面
2023.9期封面
2023.9期封面
2023.8期封面
2023.8期封面
2023.7期封面
2023.7期封面
2023.6期封面
2023.6期封面
2023.5期封面
2023.5期封面
2023.4期封面
2023.4期封面
2023.3期封面
2023.3期封面
2023.2期封面
2023.2期封面
2023.1期封面
2023.1期封面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

副标题

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刚栽下不久便枯萎了。有些树,由于护理不周,几年后也夭折了。有些树,由于水土丰腴,精心培植,一直茁壮成长,茂盛挺拔,四季常青。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特区经济》杂志就像后面说的精心培植的一棵大树,矗立在南海之滨。  今年,是...
2020-06-05
《特区经济》杂志总编赵昆同志发来微信,邀请我为杂志写篇短文,用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原因倒不是赵昆总编在邀请中使用了“老深圳”的激将之说,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忝列《特区经济》学术委员会成员,理应在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勇于改革,主动开放,大胆创新,敢闯敢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蝶变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世界经济史和城市发展史的奇迹。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
深圳经济特区创建四十年来,经历了摧枯拉朽、波澜壮阔的深刻变化,并取得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构建国家创新性城市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并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路径、结构、模式,其四十年的发展进程、基础与经验,值得研究、总结与推广...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深圳新时代肩负“双区”使命。中央两个文件对深圳的定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特殊年份,而我作为一个当年对深圳执着向往、并在1991年就来到深圳参与特区建设的经济社会学者,已经陪伴这座城市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早已对这座充满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城市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直想给这...
2020年8月26日,深圳将迎来特区建立四十周年。   深圳为什么成功?过去40年,深圳做对了什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毫无疑问,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毗邻香港,是深圳成功的最大基础,或者说是最根本原因。  1980年8月26日,第...
中国.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八卦路55号经理大厦7楼 711

电话:0755-83590891 传真:0755-83590891 E-mail:editor@szecono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