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江:深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带动力”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深圳新时代肩负“双区”使命。中央两个文件对深圳的定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并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本世纪中叶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无论是核心引擎,还是全球标杆,都涉及到深圳的带动力。深圳已不是一个普通城市,肩负的使命是探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带动更多城市和区域实现现代化。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把握好“带动力”对深圳未来很重要。
首先,深圳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力是应有之义。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之所以是在1980年、之所以选择深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深圳先走一步,先进行试验、再作示范。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前途光明、道路艰辛,需要有“闯将”披荆斩棘、大胆试验。深圳得天独厚的条件,承担起这个崇高的使命。深圳毗邻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可以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技术、产业和管理经验,并可通过香港走向世界。所以早期的深圳经济特区是沿着深圳河一路排开,面积仅327平方公里,直到2000年,深圳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深圳把带动力作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内涵,取得很大成功。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由于集中力量建设经济特区,造成了原特区内外发展的不平衡,尽管后来不断补救,加大对原特区外的投资和建设,但这种不平衡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现在又遇到了类似问题,深圳与周边城市形成比较大的差距,如何利用深圳的实力带动周边地区,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深圳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力水到渠成。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谈深圳的带动力,可能为时过早、力不从心。但现在的深圳已是现代化、国际化超大型城市,2019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6927亿元、财政总收入9424亿元,在全国超大型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上海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北京总面积16412平方公里,而深圳总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让实力强的深圳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既有需要,也有必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主流,欧盟、东盟,已经从经济联盟走向政治联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现在正在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为支点,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珠江口东岸,深圳属于一城独大的中心城市,理应成为整个区域的中心。
最后,深圳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力机不可失。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深圳经过40年的发展,已积累强大实力和成功经验,而中央赋予深圳的使命和责任,让深圳遇到难得机遇。上述中央两个文件要求深圳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飞地经济”,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圳地域的局限,让“飞地经济”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深圳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他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海岸线50.9公里,海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距深圳市东部约60公里,离市中心约120公里。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深圳正在喀什、哈尔滨等地拓展“飞地经济”,这种新的合作方式,将成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联动发展”也是中央对深圳的要求,在不扩大版图的情况下,联动发展是深圳向外延伸的最好方式。应赋予深圳更多管辖权,让联动发展成为可以。珠江口东岸同根同源、地理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同。深圳应牵头协同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交通建设、河流治理、生活设施,打通断头路,取消收费站,统一布局学校、医院等,建成1小时生活圈。
深圳发挥带动力正当时,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举措。 作者简介:袁晓江,深圳市委党校二级教授,深圳市第六届政协委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