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丁:陪伴深圳,鼎力前行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特殊年份,而我作为一个当年对深圳执着向往、并在1991年就来到深圳参与特区建设的经济社会学者,已经陪伴这座城市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早已对这座充满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城市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直想给这个特别的日子留下一点我的认知、感想和思考,现在写出了这篇文章,算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小小心愿。
一、勇闯深圳
我是1991年11月初来深圳的,而邓小平来深圳视察的时间是1992年1月,所以当我和朋友们谈起我来深圳的经历时,常常开玩笑说,是小平爷爷派我来的,他跟我说:小宋啊,赶快去深圳看看,南方的形势如何?我说我这就去。然后我来了,看到了深圳的欣欣向荣,立马给小平爷爷汇报,他老人家说好、好,我也要赶紧去深圳看一看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敢闯,还是要学习深圳的经验。于是,他比我晚了两个多月,来到深圳,在深入考察后,发表了震撼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视察南方谈话”。
当然,我略早于邓小平先生来到深圳,完全是一个巧合,我说这个,纯粹是一个玩笑,但心里还是有一点骄傲感,毕竟我抢在小平视察南方之前就来到深圳,可以说还是有一点先见之明吧,我是全程见证了深圳那个再度崛起的“春天的故事”。每每想起那些高潮迭起的日子,心中总是涌动出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
回想我当年期待闯荡深圳的日子,也是颇有一番感慨。1991年春天,我在内地苦苦复习英语,希望能有机会出国读博士。有一天,从朋友那里获知,深圳成立了一家颇有改革开放气质的、有雄厚的官方背景但又属于民办性质的大型研究机构,我在内地就是在官方的研究机构工作,只是觉得内地太沉闷了,完全不是我想呆的地方。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启动了调往这家研究机构的活动程序。为了见到该机构的负责人,我专程到了北京,住在一间小旅馆里,天天吃着北京街头买来的大饼、馒头充饥,等了整整一个星期,终于见到了那位领导人,交谈以后,得到了他的充分认可。于是,我于1991年11月3日乘坐飞机抵达广州,再乘坐大巴前往深圳,晚上8点多钟,当我从深圳罗湖火车站下车的那一刻,望着深圳国贸大厦附近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我激动地对这座期盼已久的城市喊了一声:深圳,我来了!
二、优品深圳
28年多在深圳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快要超过我在家乡城市生活的时间了,当然会有第二故乡的感觉,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我觉得深圳就是一座组合了国内国际双重优势而又规避了国内国际双重劣势的城市,一方面,它毗邻香港,具有很强的对外开放性,在城市秉性上都有很浓的国际色彩,比如那种市场化,那种不以身份定地位,那种小政府大社会等等,不像内地那种保守、传统的格局。另一方面,它又在中国境内,我在深圳可以从容参加很多政府的咨询项目,可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提出很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和很多政府的书记、省长、市长、县长分享国家改革开放的创新成果,而我的那些在国外的同学,他们最好的命运也不过是在国外某个大学当一个终身教授,做一点学问,他们几乎很少有机会进入那些国家的政府工作层面或者大型企业经济工作层面,去直接参与那些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相比之下,我觉得在深圳的经历更加符合我的人生期待:直接参与国家发展大业。在全世界都最为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这个大事上,在地处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深圳,我一直走在前列,仅凭这一点,我就对来深圳感到自豪,就想说:感谢深圳!
三、深圳奇迹
有一种说法,认为深圳不是什么奇迹,不过是照搬了国外几百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中间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创新内涵。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坚定地认为深圳就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他不说,在短短的不到40年的时间里,深圳就由一个30万人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人口2000多万的超大城市,由年地区生产总值大约一两个亿飙升到两万多亿,在全国排第三;多年来,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权威机构评选中,深圳一直被评为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城市,我想这些评级机构不应该都在造假吧,他们都有一套完备的评选指标和程序,深圳的评选结果当之无愧,这无论如何都是奇迹了,更不用说它多年来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建设。
当然,和国际发达城市包括和国内综合发展实力更强的城市相比,深圳在教育、医疗、住房、文化建设等非经济领域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这些方面深圳的确需要恶补,但深圳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形成这样的城市运行秩序、体制和底蕴,能让如此庞大的城市经济年年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大幅增长的同时仍然保持了在国内大型城市中在国家环境质量方面排名第一的地位,让那么多的人在这里充满期盼,让那么多的城市不停地前来探查它的发展经验,这已经足够说明它是一个不负虚名的奇迹城市。
四、市场深圳
深圳40年来的高速发展,除了经济特区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的推动外,更多的是这座城市凝聚的人性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犹如火山喷发那样,激情澎湃,摧枯拉朽,勇往直前,不可阻挡。这是市场的力量,就如那句俗语:给点阳光就灿烂,深圳就是这样一座特别的城市,它永不疲倦,永不停歇,无论发生了什么,它都像那个穿上风火轮的哪吒,已经下不来了,它会一直战斗下去。
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深圳品格的自强不息的企业案例。试想一下,当年任正非在国企工作,遭遇骗局,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他被开除,并离婚,这种极度失落的情况下,是深圳的城市品格给了他复兴的勇气,他收拾心情,重整旗鼓,硬是筹措了两万元注册“华为”,以民营企业的名义再次上路,并在短短20多年里把华为带到了全球通讯企业的巅峰位置,一个5G的成就,一系列精彩的“备胎”亮相,就让美国总统紧张到要实施“全国紧急状态”,要不顾国际道义和法制精神,去蛮横扣押华为副总裁孟晚舟女士,连特朗普先生都没有想到,他的鲁莽操作给华为、也给深圳做了多么大的一个全球广告。
五、未来深圳
在迎接深圳建立经济特区40周年的时刻,国家又隆重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出台专项文件,要求深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送给深圳的一份无比光荣的国家大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责任,深圳唯有不负重任,在取得经济特区40周年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向着更加远大的战略目标重新出发,这个目标就是“全球标杆城市”,是直接对标纽约、伦敦这样的世界级城市的一次全新征程,任务当然是极其艰巨,路途也必定风雨漫漫,但我总有一种来自将近30年的切身体验,即便有任何艰难险阻,深圳都一定会逾越,一定去征服,一定能取得成功,这是它的城市禀赋和性格决定的。
深圳这些年来全力推进城市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道路不断前行、不断改革、不断提升,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和经验,借用去年刚推出的先行示范区的概念,深圳先行了,成功了,有经验了,可以给全国做个示范,这种发展套路是典型的中国模式,很有用。我想,这个示范首先是做给深圳自己的,让进军“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深圳自己明白,过去这些年来,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经验并不都是给别人看的,首先是要总结给自己看,给自己一点启示,以更加清醒的意识告别历史,面对未来。
六、深圳精神
最后还想讲一下深圳精神。有一句话很能概括深圳的包容性: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点我的感受非常深刻。深圳是一座没有“城府”、不可傲慢、不屑歧视的城市,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原来的地位有多高,在这里统统没有记忆的空间,大家都是普通话当道,都在一个起跑线,只要你有本事,你来公司做成一件事立马就可以提升为经理。如果说深圳也有“歧视”,那就是对那些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的人,对那些试图把内地那种依赖关系办事的人、对那些指望不经过努力就能获取意外财富和攫取暴利的人,对他们会有一种深深的“鄙视”,因为他们虽然身在深圳,但其思想和行为却从根本上歪曲了深圳精神。
40周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的奋斗史即将过去,深圳正在迎来先行示范区的新时代。对我来说,将近30年的特区生活犹如白驹过隙,真是一瞬间的光阴。但是我心中很清楚,未来的日子,我仍然会陪伴深圳一路走下去,因为无论它的身份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我对深圳的向往,未来会一如既往地风雨同路,陪伴深圳,直到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