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深圳的成功是发展理念的成功


从1980年1月第一次踏足深圳,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几乎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作为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多次来到深圳,为深圳发展速度着迷并惊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在全球是一个奇迹,而深圳的发展可以说是奇迹中的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不仅仅是缩影,深圳还一直走在中国发展的最前沿。深圳的成功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成功,体现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盛夏的北京,在北京大学国发院办公室,林毅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央提出把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这个定位非常好。40年前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一直都是中国现代化征程、中国改革开放征程的先行者、探索者,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深圳还要继续成为先行者、探索者,每一步都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来踏实迈进,不断根据新的条件,新的目标,一次次蜕变,一次次上台阶。

  

深圳是中国奇迹中的奇迹

  

林毅夫与深圳结缘,正好也是40年前。“1980年1月我作为北大学生利用寒假到深圳去参观学习。那时深圳就像一个大工地。记得去中英街参观时,觉得中国内地与香港有太大差距,就想内地什么时候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当时觉得我这一代人可能都赶不上。”林毅夫见证了深圳的发展。第二次来深圳是1988年,身为耶鲁大学博士后的他,带着一个研究项目回国,分别去了北京、上海,深圳是第三站。“变化相当大,处处欣欣向荣。当时深圳还处于发展早期,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慢慢变成国内华强北电子产业的基础。1995年到2000年我在香港兼职,经常过来深圳买电子产品,记得在华强北就能很快组装一台电脑。2000年之后深圳已经有产品在全国领先,进入了国际市场了”。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林毅夫说,从世界银行卸任回来,深圳已是另一番景象,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中国发展奇迹中的奇迹。林毅夫说:奇迹背后反映出普遍规律:要经济发展,一定要生产出产品来,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我想这个道理是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成功共同的道理。”在深圳,当时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是计划经济,还有很多条条框框。深圳经济特区的主政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把深圳当地当时所具有的优势发挥出来。深圳从速度来讲是奇迹,但是从它成功的道理来讲,倒是一般的道理,这个一般的道理,对深圳未来是适用的,对中国其他城市是适用的,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也是适用的。“所以我觉得怎么去理解深圳,当然有各种不同的角度,我强调提倡总结中国经验,提出一个新的发展理论——新结构经济学,对深圳的总结确实在我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启发。”林毅夫认为:深圳的发展经验,实际上就是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使用。相信企业家,企业家能做的,放手让企业家去做,企业家不能做的,那就要政府来做,来帮助企业家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企业家去探索,让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而当企业家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时,政府总是会非常积极地帮忙解决。企业家做不了的事情总是有的,如果政府不去帮忙解决,在这种状况下,“深圳奇迹”不一定不会发生,但一定不会有如此速度。林毅夫表示:在有限的资金下,企业更多地做开发,而不是去做基础科研。可是没有基础科研的突破,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就是无源之水,所以基础研究需要政府来做。

  

深圳必须再创领先优势

  

当你的技术已经在世界最前沿,或者接近世界最前沿,就没有后发优势了。那么,这时候的深圳就必须再创领先优势。林毅夫说,如果跟1980、1990年代比,我们所有行业都是在追赶,那时候有后发优势,现在还是有,因为不少产业还在追赶。但是我们也有领先的,领先才能去创造我们的优势。当然我们也要去竞争,还有一些我们可能没有优势,但是也不能不做。深圳要发挥产业优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林毅夫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收入水平最高、产业基础最好、金融资本条件最先进的地方,在新的工业革命中,粤港澳大湾区要扮演领头羊的作用。对新工业革命来说,人才、金融和产业链配套都很重要,这些都不是一个城市能够全部都有,因为规模很大。应该要把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然后协调好,变成竞争优势。先行示范区是按照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我相信深圳可以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好,尤其是创新。深圳一路走来都在创新,早期引进和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因为按照创新的定义,在下一期生产的时候,手上的技术比现在好,所进驻的产业比现在的附加价值更高,这就是创新,不见得是新的发明。新的发明是当你的技术、你的产业已经在世界前沿的时候,你的创新就等于发明。”林毅夫认为,深圳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让每个人都能够生活得更好、更体面,缩小贫富差距,这是先行示范区很重要的内涵。“我相信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企业,深圳人会共同努力,实现在一个开放格局下的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并能让所有人共享发展成果,我相信深圳会在这方面成为全国的样板”。林毅夫表示,从中国自己的发展经验来看,深圳发展得好,确实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底子薄,又从计划经济而来,要发展经济,推动民族文化复兴,过去的“本本”不灵,国外的“本本”不灵,所以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去努力,那就是实事求是,根据城市内部的条件、国家的条件、国际的条件,从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判断有什么能做什么。深圳就是这样,实事求是做好了,条件变了,还要继续前进,定好目标,不被过去的成功经验束缚。“所以我想深圳的成功,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成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用新的核心引擎去创造新的经验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这是一个新机遇,需要深圳去创造新的发展经验。”林毅夫表示,按照世界银行相关指标,人均GDP达12700美元国家就是高收入经济体,现在深圳已经是2万多美元了。我们希望深圳向高收入国家人均GDP6万美元7万美元去努力。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整个产业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要提高,产业水平必须走在新的科技前沿,深圳就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区域合作,区域内每个城市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把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结合成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有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人才、供应链优势。同时在区域内,香港有几所世界著名大学。深圳要走在高科技前沿,发展新经济、革命性产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研发、供应能力,需要一个跨地区的合作来更好地实现。林毅夫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更好发挥深圳优势,结合湾区里面其他城市的优势,变成整个大湾区的竞争优势,也是深圳的竞争优势。这对深圳来讲是一个机遇,借助国家政策,然后再协调不同城市来优势互补,深圳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林毅夫说,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不仅要把经济发展好,产业发展好,而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几个方面都要做出榜样来。

  

全球化趋势还会继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明显下行趋势。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林毅夫表示,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党中央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战略之举。深圳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占比较高的城市,很多产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世界银行6月份的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可能下滑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在萎缩必然冲击到深圳。深圳面对新状况,要发挥企业家、市场与政府的优势。任何冲击都是会过去的,如果大家努力渡过难关,那在疫情冲击之后,我们就能够抓住经济复苏的机遇。我想我们有这个条件,新冠肺炎较早冲击到中国,而中国也是应对较好,最早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的国家。林毅夫认为,全球化趋势没有变化还会继续,目前无非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整个经济活动都慢了下来。全球化确实受到了挫折,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的外贸增速可能会下降13到32个百分点。但疫情过去以后,全球化还会继续。我们国内还有很大的市场也要循环,而且在国际循环比较弱的时候国内经济复苏反而会比较快,可以用国内循环来补足国际循环的不足,帮助企业把生产能力维护好。从深圳的发展来看,必须在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新的工业革命,及信息、个人、设备、市场互联上,利用现有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生产力水平。

  

世界500强企业中,深圳占了8席

  

在过去40年,深圳金融业的支柱地位已经形成,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已位居全国前三,金融业质量效益也居于全国前列。总资产已经超过15万亿元;在2020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深圳列第11位,国内仅次于上海、香港和北京。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2.18亿元,占同期GDP比重为16.2%;同比增长9.1%。金融业税收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771.7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1%,继续稳居各行业首位。这意味着深圳金融业以不到1%的人口,创造了全市近1/6的GDP和近1/4的税收。银行机构各项财务指标平稳运行。截至6月末,深圳银行业资产余额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95%,资产余额、存贷款规模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深圳银行机构普惠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14.26亿元,同比增长35.5%,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0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深圳2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2万亿元,营业收入511.34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净利润、净资产、净资本均位列全国第二。直接融资加快发展,上半年本地企业通过境内股票市场融资521.42亿元,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2994.04亿元,合计3515.46亿元。截至6月末,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0家,其中主板79家、中小板124家、创业板96家,科创板11家,位居全国第二。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7.5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保险业发展也如火如荼。截至6月末,深圳保险法人机构27家。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5.1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10.88%。全市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2.44%。上半年,深圳保险业累计提供各类风险保障252万亿元。除了资产规模等各项指标的巨幅增长,过去40年深圳金融业做出了数不清的领先全国的创新。新中国第一笔国债交易、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上市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机构、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等等都出现在深圳。近年来深圳不断深化改革,在外汇管理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跨境金融支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科技和完善证券市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在数字货币研究、监管科技、量化投资平台、金融区块链等方面均表现出领先优势。此外,深圳更是有很多改革发展的精彩“样本”。世界500强企业中,深圳占了8席,平安、华为、正威、恒大、招商银行、腾讯、万科和深圳投控。其中,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从单一产险公司发展成为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市值及品牌价值居全球保险集团第一位;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并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1亿资本金、1个营业网点开创了中国银行业众多第一。


林毅夫: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八卦路55号经理大厦7楼 711

电话:0755-83590891 传真:0755-83590891 E-mail:editor@szecono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