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 谭翠萍 黄志基: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以广东省为例的影响研究


城市更新是推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中国的城市更新与各个时期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城市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发展尤其是大城市已经从“增量发展”进入“存量运营”的时代。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城市更新的概念,提出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那么城市更新会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如何?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城市更新的运行并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显然,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理清城市更新运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框架分析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其次,以广东省城市更新为例,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定量分析广东省城市更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并测算了城市更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期为城市经济增长提出相关调整政策和建议。


作用机理分析


城市更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要素投入与配置的改变来实现,具体表现如下:城市更新提供的存量土地资源会对经济要素投入产生规模扩张作用,城市更新的资金投入会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要素的利用产生经济激励作用,此外,城市更新后产业用地的供给,会对城市经济要素配置产生结构优化作用。


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扩张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扩张效应主要是通过城市更新后为城市经济发展供给存量建设用地实现的。土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首先,城市更新通过存量建设用地深度挖潜,对旧城中村、旧厂改、旧城镇、旧住宅、旧商业区等进行更新改造,腾退大量的闲散用地,整理出可供开发使用的建设用地,从而增加了支持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因此,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先是通过增加(提供)建设用地面积来实现的。其次,城市更新是将原来低效利用的土地或者结构破损设施陈旧的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 ,改造后原有土地或者建筑物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且伴随周围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和区域发展均有辐射带动作用。土地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倒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具体地, 城市更新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了土地和房屋空间的利用效率,即增强了单位用地面积上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因此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规模扩张效应。


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经济激励效应

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而在其中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则尤为显著。城市更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更新资金投入对经济要素利用的激励效应。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贡献了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城市更新投入中社会投资的增加,撬动了市场积极参与,因而,城市更新资本投入的增加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会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更新可以带动建筑、建材、轻工业、化工、机械、能源、冶金等十多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城市更新资金投入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起到良好的经济激励作用。


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效应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效应主要体现在城市更新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产业的发展腾出了用地空间,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会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调整。城市更新是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再配置的一种机制,城市更新的直接效果就是存量建设用地功能的改变, 随着用地结构的变化,其相应的产业结构也随之优化。城市更新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发挥也正是由于其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必需的用地调整前提。在此基础上,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得以促进土地、劳动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并进一步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此外,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旧建筑的更新、存量的提升、功能的改变可以有效刺激并带动外部投资,创造就业、且随着新产业的入驻,将为政府带来长远的税收,因而贡献于经济增长。


实证结果分析


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本文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1 。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 OLS 估计中除了城市更新产业用地供给不显著外,其余变量的估计值均十分显著,并与理论预期一致;同时两个模型对比发现,GLS 估计的结果优于OLS估计, 一方面,它修正了城市更新产业用地供给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符号, 然而结果仍不显;另一方面, 混合数据中可能同时存在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问题,而GLS 模型估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一问题。因此,结果分析主要以GLS 的估计结果为主 。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从回归结果来看,Cap和Lab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5924和0.7656。这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随着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增加,经济也在不断增长,且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可分别促进经济增长0.6%和0.8%左右。由此可见,资本和劳动力是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土地要素投入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量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广东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单纯依赖建设用地的扩张。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桥头堡,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广东结合本省的基本情况,在全国率先实施集约节约用地示范,通过“三旧”改造的实施,挖掘存量土地利用,一定程度改变了以往以土地扩张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效实现了存量更新的精明增长。


第二, 城市更新改造完成面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显著,从回归结果来看,更新改造完成面积变量Are在5%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城市更新改造完成面积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改造完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492,这表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城市更新改造完成面积每增加1%经济增幅将提高0.05%。而且,在模型中表征城市更新的各项指标中, 改造完成面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弹性显然是最大的。自2008年开启“三旧”改造工作以来,广东省通过城市更新,将大量的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再利用,盘活了低效用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再增长的土地资源。据统计,2008—2018 年广东省累计完成城市更新改造总面积 277 平方公里,与同一时期广东省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长量相比,占到全省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量的9%,可见,广东省城市更新为全省建设用地指标提供了重要来源。


第三, 城市更新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回归结果显示, 城市更新资金投入变量Inv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城市更新投入资金越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大。改造投资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487,这表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城市更新投资每增加1%,经济增长的增幅将提高将近0.0487%。据统计,2008—2018年间,广东省通过城市更新累积拉动了约1.4万亿元的投资。一方面,城市更新对扩大和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与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对比可知,2008—2018年间,城市更新资金投入占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约为5%,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城市更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比如建筑、轻工业、建材、机械、化工等相关行业和产业。在广东省城市更新总投资中,社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80%,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城市更新中,社会资本成为了广东城市更新的主力军,社会民营资本的活跃,对广东省城市更新乃至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较好的刺激和拉动作用。


第四,城市更新产业供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两个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也就是通过城市更新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广东省城市更新在通过“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不断推进低效产业用地改造,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未具体显现。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当前广东城市更新过程中,旧厂房这一更新类型项目的改造更新推进难度大,进度较慢有一定关系。此外,旧厂房改造后,从新产业入驻投入生产到产生经济收益存在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不是立竿见影。因此,这可能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未能显化。

表1 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估计结果

图片

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基于上述城市更新运行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估计结果, 并结合广东省城市更新相关解释变量的变化情况,初步估算了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贡献率)。表 2 为近年来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城市更新改造面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城市更新改造投资的贡献次之,而城市更新产业用地供给的贡献最小;三者的贡献率依次为6.89%、6.33 %、0.12 %。这与前面模型估计所得到的有关城市更新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性差异是完全一致的, 它同时也说明了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各项作用效应中,规模扩张效应> 经济激励效应>结构优化效应。

表2 城市更新运作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

图片


主要结论与启示


结论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究了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通过不同的效应作用于经济发展。第二,广东省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城市更新改造规模对经济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效应和城市更新资金投入对经济要素配置的经济激励效应体现,而城市更新产业用地供应对经济要素利用的结构优化效应,在研究期内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城市更新改造完成面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城市更新资金投入和城市更新产业用地供应对经济的贡献作用。


启示

第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作用效应的发挥,广东省仍需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运作效能,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规模与增加改造投资的同时,重点关注城市更新改造类型的平衡推进,尤其是关注旧厂房工改造项目的推进。第二,通过城市更新挖掘存量工业用地的空间潜力,腾退产能低下的企业,加强促进城市更新的结构优化,尤其是旧厂改造中“二产转三产”“淘汰低效能产业”等项目的改造实施;加大对工改项目的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微改造、多元供给产业空间以及促进产城融合等方面改良措施,保持产业迭代的共生优势,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对城市升级、产业转型的作用,凸显城市更新对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效应。


作者简介:

张立新(1988-),女,汉族,山西怀仁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土地经济。

谭翠萍(1994-),女,汉族 ,湖北宜昌人,香港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系,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更新。

黄志基(1981-),男,汉族,福建龙岩人,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


中国.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八卦路55号经理大厦7楼 711

电话:0755-83590891 传真:0755-83590891 E-mail:editor@szecono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