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博:东莞之后,又一个“千万人口大城”诞生了今天(2021年5月19日)对于长沙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正式公布,长沙继东莞之后,成为中国第17个“千万人口大城”。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到2020年11月1日(普查日),长沙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004.8万人,比六普时的704.4万人增长了300.4万人,增幅42.6%。
这个增长量和增长幅度,都非常值得骄傲。在此前公布的数据里,只有深圳、广州、郑州、杭州、重庆的常住人口,增长了超过300万人。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长沙过去10年的人口增量,可以跻身中国前十。
其实从小学生等重要数据,也可以判断出长沙人口增长非常出色。
2010年,长沙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1.35万人;到了2020年达到71.02万人,10年增长了72%。 2010年,长沙幼儿园儿童17.16万人;到了2020年达到了40.76万人,10年增长了138%! 2010年,长沙移动电话用户为762.53万;到了2020年达到了1320.9万,10年增长了73%! 也就是说:长沙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移动电话用户的增幅远远超过了常住人口42.6%的增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沙的实际人口只会比1004.8万人多,不会少。 最新的千万人口大城名单是: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天津、武汉、哈尔滨、苏州、临沂、石家庄、杭州、郑州、西安、东莞、长沙。 哈尔滨、临沂、石家庄、西安等城市的最新数据仍未公布,或许会有城市退出。但青岛等城市或许可以晋级。
长沙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人口成绩单”,跟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长沙坚持“房住不炒”,成功控制住了房价,让长沙成为房价的洼地、创业的高地,吸引了大学生、创业者和企业的流入。
长沙本身不是一个沉闷的二线城市,而是以娱乐、美食著称的活力城市,低房价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引爆了人口流入潮。
第二,长沙是几千年形成的中部中心城市、湖南中心城市,有交通便利。高铁成网之后,中国城市竞争出现了“陆权复兴”的态势,沿海明星地级市强劲势头有所减弱,内地“传统交通中心+省会”城市崛起。
成都、武汉、郑州、长沙、西安、合肥等城市的强势崛起,都有这个大逻辑在起作用。
我是在2017年率先提出的“陆权复兴”概念,这个概念跟此后出现的“内部大循环”有逻辑共通之处。或者说,内部大循环会强化“陆权复兴”,让长沙这类城市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国家提倡新型城镇化,重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也给长沙人口超千万提供了政策支撑。
尤其是最近1年,国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越来越重视,未来会出台新的规划,这会进一步提升长沙的地位。 上图是湖南各地过去10年的人口增幅,长沙占据了绝对优势。 下图是湖南此次人口普查和2019年各地公布的常住人口的比较,反映了人口“挤水分”的效果: 可以看出,2020年普查数据比2019年公布的数据全省少了273.9万人,其中邵阳和岳阳人口锐减70万以上,衡阳、益阳、常德也都少了50万人左右。 只有长沙大增了165.34万人,说明之前人口一直被低估。 上图是湖南各地人口素质情况。长沙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人口达到了27453人。这个数据超过了广州(27277),略低于深圳(28849)。 所以,长沙人可以自豪地说:长沙的人口素质,超过了广州!
文章分类:
专家·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