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市级海洋经济核算若干问题探索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为全面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等情况,准确反映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作用,以及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等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奠定基础。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引擎”作用不断增强,对海洋统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及时、准确掌握市级海洋经济运行情况,有效提升海洋经济宏观调控的支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研究现状 自2006 年启动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以来,国内学者就海洋产业分类、海洋经济统计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理论实践方面,自2011年国家海洋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工作以来,江苏、山东、福建等先后开展了相应工作,基于《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技术指南》,结合地方海洋经济发展与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在各自辖区内建立了统一的核算体系与方法。 二、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总体思路与方法 1. 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总体思路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增加值核算基础理论,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的总体思路以国民经济核算的三种方法为基础,辅以剥离系数、增加值率、趋势外推等方法进行核算。 2.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目前来说,涉海率须通过每年的监测企业数据和企业调研来确定。由于当前海洋经济运行监测样本少,海洋产业覆盖面较小,增长率可以采用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小类码的规上企业增速来代替。经普年海洋产业核算公式如下: 经普年海洋产业总产出=经普年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小类码总产出*海洋小类码企业占全行业的比*涉海企业业务涉海率 海洋产业增加值=海洋产业总产出*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增加值率 三、广东省海洋经济市级核算基础数据资料获取路径 1. 涉海单位名录确认 涉海企业名录为确定涉海行业占比提供依据,为科学实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奠定基础。涉海企业监测是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的重要基础来源之一,为确定剥离系数即海洋产业企业涉海经营收入占比、非经普年海洋产业增加值核算的外推增速提供了支撑。因此,要做好每年的涉海单位名录更新工作,并根据海洋产业发展的特点,合理地制定涉海企业监测名录。 2.核算基础数据资料来源 目前,广东省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涉海部门共享,主要是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报表制度,以及旅游、农业、交通运输等涉海部门专业统计报表制度的数据共享;二是从盐业集团、中海油、能源局、船舶工业公司等大型的涉海企业集团采集的有关数据;三是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与生产总值核算报表制度报送的数据;四是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获取的涉海企业数据。 四、核算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涉海单位的海洋产业属性划分不准确 这里主要是指涉海单位的海洋业务非主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划分不准确,此类涉海单位产值属于错误划分海洋产业的产值,即原本纳入海洋产业A的部分划分到了海洋产业B,但仍在海洋经济总量中。 2.涉海单位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不在海洋及相关产业对照表中 此类涉海单位产值属于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少纳入的部分,即在当前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体系下,尚不在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范围内。比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民经济行业“通信系统设备制造”(3921),不在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按照其从事的海洋生产活动来看,应当属于海洋信息服务业和涉海设备制造业。 3.海洋产业增加值剥离过程中容易出现统计口径不准确的现象 部分海洋产业与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较为复杂,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国民经济行业中只有海洋渔业等极少数明确的涉海产业,其他的大部分海洋产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交叉或相互涵盖,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的“海水直接利用专用泵及管道设备制造”涉及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塑料板、管、型材的制造”(2922)、“钢压延加工”(3140)、“泵及真空设备制造”(3441)、“阀门和旋塞的制造”(3443)和“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原件制造”(3444),但“钢压延加工”(3140)、“泵及真空设备制造”(3441)、“阀门和旋塞的制造”(3443)和“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原件制造”(3444)是否属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还需要通过涉海企业的经营业务做进一步核实;同时,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3463)可能划分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的“海水淡化专用分离设备制造”(0741),也可能划分到涉海设备制造中的“海洋化工专用分离设备制造”(2661)或“海洋制药分离设备制造”(2671),进一步确认还需依据涉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实。 4.其他方面的问题 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①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不能满足管理者需求。 ②剥离系数的确定方式方法有待优化。 ③基础数据共享力度不够,共享机制不完善。 ④非经普年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的推算方法所需的数据难以满足要求。 ⑤涉海名录更新工作难度角度,时效性要求也较高。 ⑥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结果与省级核算数据衔接问题。 五、完善市级海洋经济核算的对策建议 1.修订完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 在现有的海洋产业及相关分类标准基础上,根据海洋产业发展的趋势,纳入新业态新产业,每隔5—10年完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理清海洋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同时,结合地方海洋经济管理需求,制定地方海洋产业分类标准,如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公共服务和海洋生物等海洋六大产业分类标准。 2.完善涉海单位认定方法 从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的海洋资源、空间利用、产品名称、生产活动等方面研究涉海单位认定方法;制定划分涉海企业所属海洋产业分类的科学依据。同时,每年定期做好新增涉海单位名录认定工作。 3.畅通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与涉海部门数据共享机制 定期及时做好与统计、质监、税务等部门共享名录基础信息;定期及时做好与统计、农业、交通、文旅、能源、教育、科技等涉海部门共享行业基础数据。 4.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能力建设,提高涉海企业数据采集水平 逐步增加涉海企业监测数量,拓宽监测覆盖面;加强对涉海企业经营中涉海业务占比、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等关联指标数据的采集;加强数据催报和数据质量审核,提高涉海企业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监测的涉海企业数据,核算行业增加值增速。 5.强化抽样调查等手段对海洋经济核算的支撑作用 针对海水利用业等核算方法相对复杂的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相关产业,补充抽样调查,获取确定涉海率、剥离系数、增加值率等核算中关键指标的基础数据。 作者简介: 刘强(1977-),男,广东省梅州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 杨伦庆(1983-),男,江西省上饶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 鲁亚运(1987-),男,湖南省常德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
文章分类:
当期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