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区示范,双碳建设” 谱写龙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篇章2021年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在龙岗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市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以及区委区政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年”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双区示范、双碳建设”一个中心,抓实抓牢污染防治攻坚、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先行示范及改革创新、生态环保铁军建设以及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落实,取得了“两稳、三降、四提升”的成效,即辖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医废及内部人员疫情防控平稳可控,环境信访投诉总量、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量、突出环境问题显著下降,低碳先行示范、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生态铁军队伍战斗力持续提升,获得了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是广东省2家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之一;选派的执法人员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并获团体一等奖;在2021年度全市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党总支获市局直属机关党委评为2020—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守正创新,重点整治,优化服务,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疫情防控实现“双稳双控”。迅速启动“4+2”工作模式,全区41个涉疫场所全部实现“一对一”监管和“单独分区封闭管理”以及医废暂存间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对22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医废暂存间和收运作业区域实现在线视频监控,创新开展“两查一评”监管工作。今年以来,安全处置全市医疗废物3.5万吨,全局413人未出现确诊和疑似病例,疫苗接种率达94.6%,除处于怀孕期、哺乳期等不宜接种人员外,做到应接尽接,环境风险及机关内部运行实现“双稳双控”。 辖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水环境质量:全区4个国控断面100%达标,纳入考核的国控点位Ⅲ类以上水体占比达75%,省考龙岗河西湖村断面达Ⅲ类水质,首次突破并优于Ⅳ类水质,一级支流以上河流断面达地表Ⅲ类水的比例突破二分之一。大气环境质量: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达到考核要求,PM2.5年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连续6年下降,同比2020年改善6.9%,创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优于欧盟PM2.5第二阶段目标值(20微克/立方米)。声环境质量:全年2类、3类声环境功能区均达标,4a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均达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63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聚焦短板配套启动“深圳蓝”可持续行动、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查整治、利剑五号、生态文明考核及污染防治攻坚冲刺等4大工作方案,制定21张作战图,形成“1+4+21”框架体系,明确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治气方面,以督查为抓手推进工业源减排、扬尘污染管控、机动车污染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不利天气应对等各项工作。建立“大气网格化监测+预警响应+无人机巡查”机制,加强污染源溯源跟踪。聚力58家重点企业销号式整治,完成率100%。治水方面,建立河流水环境下沉督办机制,与水务部门建立良性互动,推进430处涉水问题整改。建立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工作机制,完成17977处问题整改。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市、区、街三级联动协调机制,持续推进龙岗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工作。治土方面,强化部门联合管理机制,制定了《龙岗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合监管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基础性工作,梳理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及重点土壤管控地块名录,完成127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家评审。探索开展区域土壤污染调查。完成全市首宗已收回建设用地实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项目。治废方面,全面做好全区固废工作统筹管理,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提高产废企业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指导、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培训指导进街道、进园区、进企业活动354场。推进16个产业园区实施工业固废集中收运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引导扶持6家有技术、管理规范工业固废处理处置企业入驻园区开展“直营式服务”。加强指导服务提升企业危废规范化、环境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64家“双百”示范创建企业全部通过验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汽修企业30家,督促整改问题95个,整改率100%。加强工业固废日常执法检查,出动19376人次,检查企业8025家次,完成整改企业177家,处罚企业4家,处罚金额40万元。 环境执法和优化服务全面提升。一是从严执法,开展利剑五号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12万余人次,检查5万余厂次,立案650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73宗(其中不予处罚9宗),处罚总金额为3131.9万元,查封扣押11宗,取缔关闭5宗,移送公安行政拘留7宗,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1宗,成功查处全市首宗出具虚假土壤调查报告案、全市首宗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直排有毒物质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全区首宗运维单位未保证在线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案,形成有效震慑,执法力度保持全市前列。此外,表面处理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开展,通过建立100项细化考评指标,实施规范提升一批、重点整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分门别类、有的放矢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施工工地噪声防治多措并举,“在线自动喊停”设备立竿见影并取得专利,“铁军行动党旗红”活动全市首创且效果卓著。据统计,2021年全区共受理信访投诉12478宗,同比下降34.5%,下降幅度全市最大。其中建筑施工噪声投诉6112宗,同比下降39.9%,施工噪声扰民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二是从优服务,创新实施“环保体检”服务,将全区近百家企业纳入“帮扶体检库”,完善“预约-受理-上门服务-出具报告”一体化工作链条,已完成100家企业“环保体检服务”。实现1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网络系统办理,承诺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即来即办8项(即办件占比66.67%)。全力推进宝龙科技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试点,精细划分评价单元,形成区域环评报告,显著提升试点片区项目落地效率。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将自动监控手段与正面清单机制相结合,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精准打击”。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高效保障。一是顺利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各项保障工作。督察期间,全区动员、全面发力、全速推进,区领导全程督战,每日调度,编制“三张清单”,落实“四个第一”,优质高效完成53宗主办案件办理和22项资料调阅任务。主办案件数量较第一轮环保督察显著下降,无督办案件,无被通报的典型案例。二是积极推进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12月13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向广东省反馈督察情况。市环保督察组对照督察反馈意见,编制了市整改方案和措施清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参照省、市文件,按照“照单全收、一一对口”的原则,结合实际,对涉及龙岗区问题和任务进行区内再细化再完善,按程序印发了《龙岗区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龙环委办〔2022〕1号),共8项整改任务、17条具体整改措施,按照“四化”标准有序推进整改工作。
低碳绿色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一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赴京拜访生态环境部,请求支持高质量推进建设国际低碳城,协助引进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推进创建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督促龙岗区123家碳排放管控单位完成履约,完成龙岗区2017-2019年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编制工作,启动近零碳试点工作,4个项目顺利入选市近零碳排放区首批试点项目名单。二是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创建工作。初步梳理了甘坑客家小镇、国际低碳城和龙岗河等以乡镇、村或小流域为单元的“两山”转化典型案例,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印发《龙岗区2021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施方案》,分解下达250余项考核任务,强化考评应用、现场督察和分析研判,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持续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在中国环境报等宣传平台发布新闻233篇次。夜查工地噪音直播宣传,获得市局领导对创新执法方式的关注和肯定。组织策划开展“六五环境日”“国家宪法日”等环保主题宣教活动,吸引近十万人参与。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宣传,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 深入筑牢环境安全防控底线。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三管三必须”体系,并根据机构改革情况重新调整和明确局机关科室、街道管理所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职责,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二是探索分级管控模式。根据不同企业类型,逐步建立企业分级管控管理体系,对分级的“四类”企业实行差异化、精细化、动态化监管,并通过印发《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生产经营单位生态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清单》明确企业生态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三是安全检查专业化。根据分级管控体系,针对性作出排查计划和频率,组织专家队伍对企业开展环境安全检查,深入诊断,形成“一企一档”“一患一策”。四是加强联合执法。联合交通、卫健、城管、应急、消防等对炼金、医疗、汽修、危废处置等行业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推动环境安全检查从“单一扑火”向“综合专业”转型;五是应急处置实战化。组建专业队伍加强环境应急响应保障,全年累计对大型环境处置设施集中区、工业园区、河流等重点区域开展4次环境应急综合型、实战型实战演练,环境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强化,在全市生态环境应急大比武中获得三等奖。 党风廉政及模范机关建设不断强化。以“班子领学+全员共学+个人自学+分享互学”的形式,依托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讲座等载体,统筹“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线上线下资源,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4次,理论中心组学习4次,专题研讨4次,主题党日活动20次,讲党课20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2次。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局领导和各支部深入企业、社区和基层,为群众解决揪心事和烦心事,共办理为民办实事项目15项。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持续深入。一是顺利完成2021年度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工作,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行政处罚案卷、向区依法治区办报送我局自查报告、行政处罚案件台账等相关工作材料供督查组抽查。二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制度,编制印发《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2021年普法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民法典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1行政处罚法新增内容解读与执法提示”等系列普法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执法人员法制意识;组织完成2021年度学法考试,完成率100%,优秀率100%。三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规范行政执法决定信息公开、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行为。2021年累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73宗(其中不予处罚9宗),均经法制审核人员审核并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公示。 担当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开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征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生态环境局及区委区政府各项部署,紧紧围绕学凡书记调研龙岗提出的“双碳示范区”及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之区”目标定位,牢记宗旨使命,坚守人民情怀,扎实推进“两大示范”,抓紧抓好“三项建设”,聚力攻坚“四个重点”,坚决守好“五条底线”,努力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开创低碳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迈进,为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贡献龙岗力量。 扎实推进两大示范,努力建设以绿色低碳为新优势的生态之区。一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深化低碳试点工程,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应用,督促完成2021年度碳交易履约工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协同增效。开展绿色生活行动,让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二是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梳理龙岗“两山”创建典型案例及模式总结,构建“两山指数”体系,编制“两山”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形成龙岗高质量发展绿色路径。 抓紧抓好三项建设,着力构建智慧赋能、多元参与、规范高效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一是生态环保智慧平台建设。构建以“一中心、一张图、一门户”为核心的区级“生态云”(龙岗区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市、区生态环境信息协同整合,打造“一网通管”、“一网通办”的公平、依法、及时、高效环保智慧监管新模式。二是生态环保基层治理建设。充分发挥区生态环境委员会高位统筹作用,协调解决辖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事项、难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园区,开展坪地、平湖等重点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激发企业治污内生动力,推动企业从“要我治污”向“我要治污”转变。三是生态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以“长牙齿”的硬举措对环境违法行为利剑高悬,充分利用大数据、非现场监管等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构建“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网格化监管新模式。 聚力攻坚四个重点,围绕“十四五”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十四五”期间大气、水等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目标为发力点,做好“提气、治水、减废、降噪”工作。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强化 PM2.5和臭氧协同减排,全力打造“清新城区”。二是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持续开展“利剑”系列行动,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重点开展涉表面处理行业专项整治,坚决落实规范提升一批、重点整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提升辖区重点企业环境治理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快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推动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处理全过程管控。四是加强噪声污染防治。重点推进“远程自动喊停”等工地智慧管控项目建设,加强执法,督促落实施工噪声管控“八个必须”。 坚决守好五条底线,保障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生命线。一是守好疫情防控底线。继续毫不松懈做好医废处置及内部人员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二是守好信访维稳底线。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快推进整改销号。三是守好环境安全底线。防范环境突发事故和安全突发事件。四是守好环境质量底线。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五是守好党风廉政底线。做好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业务双融互促良好局面。加强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团结专业、开拓担当、有情怀、勤政廉洁的工作队伍。
(责编:曹书林)
文章分类:
深圳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