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不平等的经济影响分析



一 、引言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该纲要指出,到2035年大湾区要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人才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人才的需求,换而言之,是对地区人力资本提升的需求,因而人力资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本积累有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教育与健康。但是,健康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早期发展中较少被关注。在过去几十年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和医疗保险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的差异逐渐扩大,健康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健康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社会中任何群体间的健康不平等都会伤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健康不平等使得个人出现收入减少、社会参与率降低和疾病负担增加等状况,其程度加剧还会造成人口质量的下降、社会不公平、环境质量下降等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积累和准备充分的条件下就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转变,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如何,是否对大湾区经济增长存在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大湾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这一问题的答案对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二、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不平等的描述分析


1.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方法


第1步,假设第t年城市[i]的健康程度为healthi;第2步,选取对应的宏观健康指标,对健康指标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测度出[hdti]曲线;第3步,计算出由除人口年龄结构以外其他因素决定的人口平均健康状况;第4步,估计第t年一个区域内n个城市的人口平均健康状况的方差,可测度该区域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


2.数据


本文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代理变量agei,以人口死亡率作为人口健康状况[hdi]。基于此,针对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通过各市历年《统计年鉴》,收集了2000—2019年常住人口死亡率数据;人口年龄结构是结合各市人口普查数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估算而得。澳门和香港的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死亡率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


3.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健康状况的演变


直观来讲,2000—2019年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上升,但人口死亡率并未明显上升,甚至有的城市还在下降,表明湾区人口健康程度持续改善。


4.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健康不平等状况的演变


在计算每个城市2000—2019年人口平均健康程度的基础上,估算粤港澳大湾区2000—2019年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然后计算每五年的平均值,以降低数据的波动,得到大湾区2000年以来healthineqt的变动情况,以反映大湾区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的变化。


三、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不平等的经济影响分析


1.健康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


从微观角度来看,健康对劳动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就如何设定分析两者关系的计量模型存在分歧,但他们关于健康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结论,却没有本质的差别,一致认为:从微观层面分析,个人的健康程度提高能促进个人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的提高。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从微观层面转换到宏观层面,沿着探索健康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路,去思考健康不平等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Strauss认为食物价格下降导致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增加会导致家庭劳动力生产率的上升,这种现象在一个人均卡路里输入量较低的国家尤为明显。Thomas 和Strauss发现热量和营养摄入对不同收入人群的生产率的影响不同,卡路里对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如果健康程度对生产率的效用存在边际递减的现象,那么就意味着,如果世界上存在两个人口平均健康程度相同的国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人口健康平等程度越高的国家,其劳动者的平均生产率就越高。换而言之,如果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相关的话,那么在宏观层面,人口健康状况更平等的经济体将比人口健康状况相对不平等的经济体,具有更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2.健康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模型构建


一般而言,人口平均人力资本包含两个核心内容,一是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二是人口平均健康状况。基于前文理论分析,将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作为影响人口平均人力资本的一个决定因素。

                                                                                               

3.健康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一,人口平均健康状况和健康不平等程度数据来源于第二部分的计算结果;第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根据公开资料计算而得;第三,人均资本存量是在假设每年资本折旧率为10%的基础上,根据历年各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算而得,同时根据各市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第四,人均GDP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同时根据各市CPI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近二十年来,大湾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均GDP从2000年的4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15.7万元,人口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在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的情况下,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间人口健康状况的差异却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并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这一不利影响,未来大湾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改善人口健康不平的状况:


第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改善健康不平等提供条件基础。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健康公平的可及性,通常而言,收入水平越高则收入差距越大,会导致人们对健康领域的投资差距越大,最终引起健康不平等状况。因此,缩小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是减小健康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从以下着手: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调节机制;二是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三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大湾区城市合作力度,促进收入水平共同提升;四是统筹城市间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大湾区城市间的收入差距。


第二,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兼顾发展效率与健康不平等的改善。城市化的实质是强调促进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核心问题不仅包括收入分配公平,还包括财富分配、就业机会、教育和健康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平。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更注重社会公平,以改善人口健康不平等状况:一是加强政府的规范和引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推动建立安全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居住条件;三是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健康不平等状况。健康的教育公平是推动人民群众获得良好健康条件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获得知识,消除人们对于健康知识的认知贫乏和医疗信息的不对称,进而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因此,教育所带来的健康效益是难以估量的,教育对健康公平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大湾区的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教育发展对于改善健康不平等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一是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教育执法制度;二是完善公共教育财政机制,建立弱势群体补偿机制;三是提供足够和公平的教育机会;四是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拓展教育惠及范围。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者保护。社会保障体系是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诸多领域的制度体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是推动国民收入再分配、推动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居民健康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大湾区各级政府可从以下着手:一是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扩充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二是统筹城市间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的跨地区衔接政策;三是建立完善劳动者保护条例,提供有效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探索建立多部门之间联合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机制与模式。







作者简介:任静儒(1989-),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健康经济。






中国.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八卦路55号经理大厦7楼 711

电话:0755-83590891 传真:0755-83590891 E-mail:editor@szecono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