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旭: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及其现实启示

图片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畅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私有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人类未来社会进行了相应的设想,提出未来人类社会将会出现一种“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形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这样的“自由人联合体”,在要求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满足全社会所有人达到富裕的同时,也要求人从异化的劳动关系中解放出来,将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构想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探索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也是在继承前代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理论构想的基础上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实现“社会公有”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之中,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时正式走上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共同富裕道路,并在随后的中共二大将党的最高纲领定为实现共产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解放区颁布施行《土地法》《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将广大农民从被剥削和压迫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使广大贫苦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从而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深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三大改造”,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道路。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这就是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施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指出,首先,共同富裕的主体是一切所有人的富裕,既包括城市,也包括乡村,即包括沿海也包括内陆。其次,共同富裕的范畴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双重富足,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畅想,逐步确立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制定了由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通过助力农村发展、缩小区域间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为进一步实现“先富带后富”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是习近平共同富裕理论的直接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构思

中国历代思想家将“大同”作为人世间最为美好的理想社会形态,不吝笔墨去描绘那个“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理想社会,并对实现这个理想社会提出了一些实践方法和理论观点,虽然存在一定的空想主义色彩,但依然将那个“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至今仍然对新时代的中国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对民众进行共同富裕理念教育的重要素材,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全体人民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富裕的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在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主张,从而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普遍贫困的僵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高速发展中的区域、城乡、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党中央又以巨大的勇气开展了“精准扶贫”“山海互助”“东西协作”等模式的扶贫行动,完成了在中国大地上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中,突出的就是全面脱贫,“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而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新征程中,习近平同样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共享发展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表现,坚持共享理念就是将发展成果共享至全体人民,努力将发展成果造福于民,逐步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等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新模式,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足的思想,指出在新时代实现的共同富裕有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要求。首先,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解决贫困人口精神贫瘠,在物质上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习近平指出,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就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方面,只有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上,获得精神满足,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之中,党中央对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就提出了物质、精神、环境、社会和公共服务等层面的要求,从而加深了对共同富裕的物质和精神层次要求的认识。最后,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甚至高于物质生活,对于民主、正义、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了制约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的主要障碍,只有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进步这一关系的矛盾,才能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只能靠共同奋斗来实现

共同富裕追求的社会公平和普遍富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均主义,而是在公平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允许社会存在一定的合理差距,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靠全体社会劳动者的共同奋斗来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养懒汉”“吃大锅饭”,而是要在增强人民群众致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有。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政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需要人人参与,只有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警惕福利陷阱,从获得感与可持续性的角度促进共同富裕,才能避免大规模返贫现象的发生。要扎实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增进劳动者的尊严和体面,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塑造社会共同体意识,让每个人都有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打破各种体制性的障碍,优化对人才的合理配置,提高在劳动分配制度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才能更好地调动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工作热情,从而以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要让劳动者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相应的物质财富,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物质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的任务,也称“三步走”。第一步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打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第二步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性国家前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三步,就是要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社会,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有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思想准备,切不可操之过急,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习近平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力地进行努力”。必须深入研究、系统把握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问题。必须科学规划、对症施策,解决好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问题。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现实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实现共同富裕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奋斗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初心,无论从理论生成层面还是具体实践层面,都体现着高度的政治引领性,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最终实现。


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证明了党的领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当今中国,中国共产党拥有9000多万党员,组织分布于全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在各阶层、各群众之中都有党员干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不同力量的交错,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高质量发展、坚持文化自信、实现共享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力量,为人民群众努力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政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要求,只有把党建设好、发展好,才能够承担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重任,才能让全体中华儿女心悦诚服地接受党的领导。


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要务,只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够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富裕。要重点关注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城市公共资源引入农村的长效机制,运用数字化改革带来的新成果,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习近平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的展开。”首先,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要进一步“做大蛋糕”,紧紧抓住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立足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总体布局,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精神层面的富裕奠定基础。其次,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要量力而行,避免迷失于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而盲目制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深刻吸取西方国家福利主义政策的教训,避免掉入“福利主义”的陷阱。最后,要坚持走协调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坚持文化自信为共同富裕凝聚力量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任务,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不断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促进全体人民在文化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号召更多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参与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来,在共同奋斗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到总体布局的框架之中,重点宣传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奋斗目标,注重舆论引导,使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劳动者明确自身奋斗的伟大意义,培育公民、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的塑造,引导有序的市场竞争。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解决当前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对扶弱助残、甘于奉献的道德模范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完善中国特色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思想品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对贫弱群众的人文关怀,不断增强社会和谐。


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和内生动力。


实现共享发展,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身奋斗目标,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从而解决当今社会中青年人“躺平、内卷”的不良状态。其次,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此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完善再分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最后,要坚持一切工作成效由人民群众来检验,要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评判和衡量党员干部的工作成果,要及时回应和解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人民群众表达意见的通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作者简介:仲昭旭(1997-),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宁海县委党校教研室助理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特区 | 经济 | 学术 | 实践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官网: www.szeconomy.com

或扫以下二维码:


图片


APP:扫描下面二维码:


图片


微信公众号: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或扫以下二维码:


图片


中国.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八卦路55号经理大厦7楼 711

电话:0755-83590891 传真:0755-83590891 E-mail:editor@szeconomy.com